美丽中国行 hi,最近想去哪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省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 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 夏 新 疆 台湾省 香 港 澳 门
站内搜索:

许衡的伟大学术成就及贡献



许衡的伟大学术成就及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2023年第13期《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文章中“第二,守住拒腐防变防线。”第二段 “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引用元许衡“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典故,要求党员干部正心明道、怀德自重。

 

1、许衡生平简介

许衡(1209——1281),字仲平,号鲁斋祖籍和卒葬地为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历官元朝京兆提学、中书省议事、中书左丞、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资善大夫、教领太史院事等。赐赠荣禄大夫、司徒、正学垂宪、佐运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谥文正,封魏国公,从祀孔子庙庭。著有《授时历经》、《鲁斋心法》、《读易私言》等,经历代编辑而成《鲁斋遺書》、《许文正公遗书》并收入《四库全书》。许衡是元代杰出的理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百科全书式的通儒和学术大师                          

《宋元学案》、《鲁斋学案》中记载有其理学思想《元史》有传,述其生平世系。明代万历、清代顺治、道光年间等《怀庆府志》均记载有其墓志。

许衡学识渊博,“凡经传、子史、礼乐、名物、星历、兵刑、食货、水利之类”,无不悉心精研,穷其底蕴,深受元世祖的赏识,先后担任京兆提学、国子祭酒、中书左丞、集贤大学士、领太史院事等要职,其一生著述宏富。有《许文正公遗书》八册十二卷传世。

许衡一生足迹遍布河南、山东、陕西、河北,与姚枢、窦默等研习程朱理学和儒家学说,“慨然以斯道为己任”,不仅身体力行,还广招生徒,倡学海内,为世所重。后任国子祭酒等职,积极传播先进的汉族文化,为元朝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王梓、耶律有尚、姚遂等二十余人皆出其门下,并成为元朝高级官吏幕僚。至元三年,许衡向元世祖忽必烈上书《时务五事》建议实行汉法,成为元政府建国纲领。后又为元政府“订朝仪而立官制,开一代之规模”,为元朝立国,建立中央集权打下了理论基础。

许衡于1281年病逝,“城中无贵贱少长哭于门,商唁于途,农吊于野,天下识与不识,闻讣慨叹”。元廷追其佐命之功,恤典优隆。大德元年,赠荣禄大夫、司徒,谥文正;至大二年,加赠正学垂宪、佐运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皇庆二年,仁宗下诏从祀孔庙;延佑元年,仁宗又诏立“鲁斋书院”,给田奉祀;同时在新郑、长安、大名、河内等地敕建许文正公祠。

2、许衡的学术成就及贡献

1)许衡一生悉心研究程朱理学,被儒家尊为“许子”,从祀曲阜孔庙,列二十七位。许衡仕元以后,曾任京兆提学,专司教育,他指出学校要“养育人才,以济天下之用”,提倡培养经世致用之人才,对科举培养的无用人才表示不满,“科目愈严密,.....虽得之,何益之用”。他注重“治生”,要求教育要解决经济问题,要同“农工商贾”联系起来,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创造。是时金元兵乱之际,其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很受欢迎。“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

2)许衡以孔孟为宗,被尊为“道统正脉”、“朱子后一人”,他一生传播程朱理学,促使程朱理学在元朝居于统治地位。“海内之士,非程朱之书不读”。这对于提高元朝统治者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推行汉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推进朱陆合流方面,许衡竭力倡导用陆学去补充朱学之不足,在朱学和陆学之间,许衡起了桥梁作用,而且思想影响深远,其中明代宋濂成为其思想的主要继承者。许衡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

3)在天文学上他领导制定了当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授时历》,创制了简仪、仰仪、圭表等多种天文仪器。在制订《授时历》时,他用近世截元法代替了古老的上元积年法,从而推算出一年为365.2425日,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数字仅差26秒,在当时世界最为精确。比现行的《格里高利历》早三百余年,是世界天文史上的伟大成就。

4)许衡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其七言、五言、四言、古风等诗歌,深于寄托,工于比兴;淳厚朴实,向往自然;语言秀丽,婉曲含蓄,表现出很强的现实性。许衡、耶律楚材、刘秉忠等同为元朝前期诗歌的代表人物。

5)许衡一生著述颇丰,元、明时期,有《鲁斋遗书》流传于世,版本颇多。清代又有《许文正公遗书》八册十二卷家藏绣本行世。这些著作分别被收录进《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国家丛书。还曾被译成日文,流行于日本。成为研究元代社会、政治思想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料。1995年,陈正夫、何植靖合著的《许衡评传》一书是研究许衡哲学思想的专著,在社会上有着较大的影响。

价值评定

1、在哲学思想方面,许衡大力传播程朱理学,使程朱理学在元朝思想领域居于统治地位和推进“朱陆”合流,在朱熹理学到王阳明心学的中心环节上起了重大作用,在理学上有着“南吴北许”之称。许衡用陆学去补充朱学之不足,提出朱陆合流的思想,对我国哲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被称为“朱子后一人”。

2、在政治方面,提出以“行汉法”为蒙元立国指导思想,协助蒙元王朝建立了一套国家政治机构,制订了一套政治制度,加强并巩固了元代统治阶级在全国的统治,使元代封建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对蒙古贵族的汉化、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蒙汉民族大融合。

3、在教育方面,许衡历任京兆提学、国子祭酒,教学管理和教学经验相当丰富,他总结了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治生”论的教育宗旨。三十年从事教育,硕果累累,“凡仕于朝,仕于外,有道德之润以及于民者,皆许公之徒也”。传播儒家思想,推动蒙古贵族子弟接受汉族先进的传统文化,加速了他们的汉化过程,为中国教育宝库增添了新的积极内容。

4、在科学方面,尤其是在天文学方面,其贡献巨大。许衡和王恂领导并组织制订了《授时历》,创制了简仪、仰仪、圭表等天文仪器,推算出了365.2425日为一年,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数字只差26秒,比现时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历》早三百多年。

 



许衡的伟大学术成就及贡献

发布时间:2025-10-29 17:14:05



许衡的伟大学术成就及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2023年第13期《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文章中“第二,守住拒腐防变防线。”第二段 “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引用元许衡“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典故,要求党员干部正心明道、怀德自重。

 

1、许衡生平简介

许衡(1209——1281),字仲平,号鲁斋祖籍和卒葬地为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历官元朝京兆提学、中书省议事、中书左丞、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资善大夫、教领太史院事等。赐赠荣禄大夫、司徒、正学垂宪、佐运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谥文正,封魏国公,从祀孔子庙庭。著有《授时历经》、《鲁斋心法》、《读易私言》等,经历代编辑而成《鲁斋遺書》、《许文正公遗书》并收入《四库全书》。许衡是元代杰出的理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百科全书式的通儒和学术大师                          

《宋元学案》、《鲁斋学案》中记载有其理学思想《元史》有传,述其生平世系。明代万历、清代顺治、道光年间等《怀庆府志》均记载有其墓志。

许衡学识渊博,“凡经传、子史、礼乐、名物、星历、兵刑、食货、水利之类”,无不悉心精研,穷其底蕴,深受元世祖的赏识,先后担任京兆提学、国子祭酒、中书左丞、集贤大学士、领太史院事等要职,其一生著述宏富。有《许文正公遗书》八册十二卷传世。

许衡一生足迹遍布河南、山东、陕西、河北,与姚枢、窦默等研习程朱理学和儒家学说,“慨然以斯道为己任”,不仅身体力行,还广招生徒,倡学海内,为世所重。后任国子祭酒等职,积极传播先进的汉族文化,为元朝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王梓、耶律有尚、姚遂等二十余人皆出其门下,并成为元朝高级官吏幕僚。至元三年,许衡向元世祖忽必烈上书《时务五事》建议实行汉法,成为元政府建国纲领。后又为元政府“订朝仪而立官制,开一代之规模”,为元朝立国,建立中央集权打下了理论基础。

许衡于1281年病逝,“城中无贵贱少长哭于门,商唁于途,农吊于野,天下识与不识,闻讣慨叹”。元廷追其佐命之功,恤典优隆。大德元年,赠荣禄大夫、司徒,谥文正;至大二年,加赠正学垂宪、佐运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皇庆二年,仁宗下诏从祀孔庙;延佑元年,仁宗又诏立“鲁斋书院”,给田奉祀;同时在新郑、长安、大名、河内等地敕建许文正公祠。

2、许衡的学术成就及贡献

1)许衡一生悉心研究程朱理学,被儒家尊为“许子”,从祀曲阜孔庙,列二十七位。许衡仕元以后,曾任京兆提学,专司教育,他指出学校要“养育人才,以济天下之用”,提倡培养经世致用之人才,对科举培养的无用人才表示不满,“科目愈严密,.....虽得之,何益之用”。他注重“治生”,要求教育要解决经济问题,要同“农工商贾”联系起来,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创造。是时金元兵乱之际,其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很受欢迎。“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

2)许衡以孔孟为宗,被尊为“道统正脉”、“朱子后一人”,他一生传播程朱理学,促使程朱理学在元朝居于统治地位。“海内之士,非程朱之书不读”。这对于提高元朝统治者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推行汉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推进朱陆合流方面,许衡竭力倡导用陆学去补充朱学之不足,在朱学和陆学之间,许衡起了桥梁作用,而且思想影响深远,其中明代宋濂成为其思想的主要继承者。许衡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

3)在天文学上他领导制定了当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授时历》,创制了简仪、仰仪、圭表等多种天文仪器。在制订《授时历》时,他用近世截元法代替了古老的上元积年法,从而推算出一年为365.2425日,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数字仅差26秒,在当时世界最为精确。比现行的《格里高利历》早三百余年,是世界天文史上的伟大成就。

4)许衡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其七言、五言、四言、古风等诗歌,深于寄托,工于比兴;淳厚朴实,向往自然;语言秀丽,婉曲含蓄,表现出很强的现实性。许衡、耶律楚材、刘秉忠等同为元朝前期诗歌的代表人物。

5)许衡一生著述颇丰,元、明时期,有《鲁斋遗书》流传于世,版本颇多。清代又有《许文正公遗书》八册十二卷家藏绣本行世。这些著作分别被收录进《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国家丛书。还曾被译成日文,流行于日本。成为研究元代社会、政治思想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料。1995年,陈正夫、何植靖合著的《许衡评传》一书是研究许衡哲学思想的专著,在社会上有着较大的影响。

价值评定

1、在哲学思想方面,许衡大力传播程朱理学,使程朱理学在元朝思想领域居于统治地位和推进“朱陆”合流,在朱熹理学到王阳明心学的中心环节上起了重大作用,在理学上有着“南吴北许”之称。许衡用陆学去补充朱学之不足,提出朱陆合流的思想,对我国哲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被称为“朱子后一人”。

2、在政治方面,提出以“行汉法”为蒙元立国指导思想,协助蒙元王朝建立了一套国家政治机构,制订了一套政治制度,加强并巩固了元代统治阶级在全国的统治,使元代封建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对蒙古贵族的汉化、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蒙汉民族大融合。

3、在教育方面,许衡历任京兆提学、国子祭酒,教学管理和教学经验相当丰富,他总结了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治生”论的教育宗旨。三十年从事教育,硕果累累,“凡仕于朝,仕于外,有道德之润以及于民者,皆许公之徒也”。传播儒家思想,推动蒙古贵族子弟接受汉族先进的传统文化,加速了他们的汉化过程,为中国教育宝库增添了新的积极内容。

4、在科学方面,尤其是在天文学方面,其贡献巨大。许衡和王恂领导并组织制订了《授时历》,创制了简仪、仰仪、圭表等天文仪器,推算出了365.2425日为一年,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数字只差26秒,比现时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历》早三百多年。

 



评 论
手机:  13140156662
电话:  
联系人:许永亮
Q Q:   875152369
地址:  建业路9号

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建
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项目历经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各项建设...
滁州首部旅游形象宣传片亮
近日,滁州市首部旅游宣传片《滁非绝色》正式对外亮相。据悉,该宣传片以四个具有代表...
《芈月传》热播助长淮南景
近日,正在热播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芈月传》着实让“淮南十景”之一的春申君战国文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