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寿县7月27日电:山西代县、云南会泽、云南巍山、四川阆中、湖南凤凰、安徽寿县是中国六个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古城至少具有1000多年历史。贫困县如何保护老祖宗的文化遗产,是六县“同质”的难题。
26日至27日,六县政协在安徽寿县召开联席会,共同探寻“脱贫困帽”和“保名城帽”的良策,六县代表坦言在古城保护方面有“招”也有“苦”。
出城缓压
安徽寿县具有3000多年历史,曾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拥有“天下第一塘”安丰塘、至今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墙。其中,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220多件。
寿县古城墙将该县分为城里城外。在3.65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内,居住了约12万人口,密度罕见。
寿县政协主席戴克奎介绍,为保护、发展好历史文化名城,解决古城内交通拥堵、负荷过重等难题,寿县确定“建设新城、保护古城、提升名城”的思路,并在2009年全面启动新城建设,目前通过建设新城和古城内的学校、医院、机关事业单位的“有序出城”,为古城保护释放空间。
戴克奎介绍,古城保护“不能千篇一律”,寿县下一步将“一门心思”改造、修缮古城。
民本整治
四川阆中曾为古巴国国都,春节文化发源地,有2300多年历史。
“现在2平方公里的阆中古城,曾因‘发展’而被拆掉,核心区一度只有0.7平方公里,留下诸多‘遗憾’”,阆中政协主席宋俊介绍,当地对古城保护与开发管理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原则,实现古城保护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民本化。
宋俊说,阆中建立了古城原风貌电子档案,对古城的格局、古街道、古院落、古墙等重点古迹,建立了保护资源的影像档案,并完成了对古城资源普查的同时,实施古城不协调风貌整治工程,还原历史古遗迹。
云南会泽政协主席马玉聪介绍,在名城保护区,会泽坚持有计划、分片区实施旧城改造工程,逐步消除历史文化名城核心保护区不协调的建筑,增强名城发展的后劲。湖南凤凰则实行所有权、管理监督权、修缮经营权的“三权分离”法。
保护有“苦”
“作为名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古迹苦于无资金保护而日渐损毁,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代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财力有限,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不足,缺口较大”,山西代县政协副主席王秀芳叹息道。
山西代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北陲政治要地、军事强藩、商埠重地,是“和亲政策”的起源地,现存古城为明代遗物,有古建筑、古文化遗址444处,包括1处世界文化遗产。
古城风貌保护、老旧房屋修缮、人口有效疏散等资金缺口巨大,仅靠当地财力难以支撑,成了贫困县保护文化遗产的“共同难点”。
为此,六县代表在联席会上共同表示,破解“共同难点”,需要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和增强“内力”,更需要“借力”。
他们认为,在承担保护历史文化遗存责任,切实做到严格依法保护,科学合理利用的同时,积极运用国家智库,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期望在人才、财力、项目上借到更多的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