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鲁山县观音寺乡西桐树庄村,与其他地方一样,正值暑期,天闷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村前荡泽河畔,6个香菇大棚一字排开,十分显眼。双层网隔着的大棚内凉风习习,与室外温度差别很大。棚内钢架上,一个个香菇棒平整有序地摆放着,香菇棒上的香菇有的撑开了伞盖,有的刚刚露出,鲜嫩嫩的,一朵朵十分好看。工人们有的在棚内摘香菇,有的忙着给客户装车,一派繁忙景象。
大棚外,38岁的朱长军一边手持账本,一边拿着计算机,记录着每一笔即将出售的货物。
“朱经理,咱可是老客户了,该优惠还得优惠啊。”来自郑州市的香菇商何先生一边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喝了两口矿泉水,一边半开玩笑说。
从小渴望当老板
朱长军家在荡泽河畔不远处的半山腰中。受地域限制,小时候家中经常缺吃少穿。为改变贫困家庭面貌,朱长军中学时代就给自己下定了决心,就是将来一定要当老板。但“老板”是干啥的,那时候的朱长军一无所知,不过他知道,当“老板”很有钱。 因为从小有自己梦想,朱长军一直在努力实现着。中学毕业后,他开始出外打工,也是在打工中明白了“老板”的真正含义,不仅自己有钱,更重要的是带领别人一起赚钱。于是他从10年前开始,拿出家中所有积蓄,在郑州市与别人一起开办了一家劳务公司,专门为企业输送人力资源。 “无论做什么都是信誉,信誉好了,生意就好了。” 朱长军说,随着生意逐渐变好,他在湖南长沙又开办了一家劳务公司,然后带着组建的劳务大军奔赴各个岗位,不仅解决了企业用人难,也给身边亲朋好友铺就了就业门路。后来有人告诉他,现在农村政策好,特别对返乡创业者,政府给予很大支持,建议朱长军返乡创业。对此,朱长军没有直接回答,但“返乡创业”四个字却一直萦绕在脑中。
疫情实现创业梦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鲁山人自古以来的习俗。今年春节前,朱长军放下外面生意早早回家过年。然而和其他人一样,一场疫情把他隔在了家中。 “有时想想这就是天意。” 朱长军笑着说,在家防疫的日子里,有人联系他回乡创业种植香菇。村党支部书记王杰也给他讲了在家创业的好处,特别是种植香菇,政府扶持力度大,让朱长军听得心里痒痒的,当即与好朋友霍建相取得了联系。 霍建相是驻马店泌阳县人,有着多年的香菇种植经验。霍建相对朱长军的想法大加赞赏。于是说干就干,朱长军在荡泽河畔随即流转土地150余亩,注册成立了平顶山三悦农业有限公司,并首期投入资金120万元,不到两个月建设了6个香菇大棚。 大棚香菇生长快,摆放菌棒后不到俩月便产出了香菇。之后朱长军跑市场,联系客户,加之此前开公司中认识人多,致使销售效果特别好。 为提升香菇品质,保证出菇率,朱长军就不断探索香菇种植技术,最终打破传统模式,建设了一年四季都可出菇的双膜菇棚。
政策优待信心足
种香菇是个赶忙活儿,特别出菇时,用工量每天可达数十人。如此以来,村上的闲散劳力高兴了, 朱长军将他们全都召集过来,一天8小时,男工70元,女工60元。 “关键是在这里干活不累,还不耽误照看家,而且一个小时10元钱,多劳多得。”正忙着采摘香菇的贫困户慎军军说。 由于香菇品质好,加之有着良好的经销模式,所产香菇市场供不应求。 一个月前,鲁山县举办首届创业创新大赛,朱长军也报名参加,结果荣获创新组三等奖,获得了两万元的扶持资金,致使其创业的劲头更大了。
(朱长军和鲁山县委书记杨英峰合影)
“下步打算联合村里,把这做成扶贫产业,由政府部门投资建设大棚,贫困户进行管理,我们负责销售,然后一个棚子每年给村集体缴纳租金不低于5000元。”朱长军说,见他赚了钱,一些曾经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开始租赁棚子种植,致使另外正在建设的30个大棚已被订购一空。
对于今后的打算,朱长军更是信心满满,他说,下步他会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比如建设冷库和冷藏车,实施香菇深加工,并通过网络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把香菇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人们一起致富。 (记者胡耀华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