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行 hi,最近想去哪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省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 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 夏 新 疆 台湾省 香 港 澳 门
站内搜索:

艺术家最爱扎堆的地方:云南大理

艺术家最爱扎堆的地方:云南大理

文/美丽中国行网 来源/云南网

艺术家都是什么人?有的离群索居享受孤独、有的面朝大海等待春暖花开、有的体察万物记录美好、有的严肃诘问针砭时弊。有人投身音乐,让旋律与心脏共同跳动;有人一生献与舞蹈,在聚光灯下美如精灵;有人拿起画笔,捕捉自然细微之处的造化;有人在诗书画间,找到灵魂的归处……

就是这样一群飘飞如彩云,让许多人捉摸不透的人,却不约而同爱上大理,甚至定居大理。


历史文化名城大理 记者 刘建华 摄


历史文化名城大理 记者 刘建华 摄


这座云南中部偏西的千年小城,究竟有什么奇特魅力,能被那么多不同领域、不同个性的艺术家视为“第二居所”?5月25日,全省文化创意(文化人才)基地建设大理现场推进会召开,带我们去揭开大理成为“艺术家第二居所”的魅力密码。

凤羽慢城农庄

标签:乡村“艺术家第二居所”

代表人物:封新城、施怀基、周正昌等

大理的艺术文化气息,与别处不同,带着一种泥土里生发出来的鲜活色彩。

苍山之首,洱海之源,大约400年前,行走于天地之间的徐霞客抵达凤羽,停住了脚步,与当地人把臂同游,品尝美食,写下了滇游日记的第二十五篇。

400来年后,他的同好依旧奔着凤羽而来。2013年,《新周刊》前总编辑封新城,曾经创造出“生活家”概念的时代引领者,机缘巧合之下来到凤羽,瞬间被打动。联合了土生土长的凤羽人陈代章、大理建筑师八旬、大理白族作家施怀基、本地手艺人周正昌、大理电视台主持人曾曾等人,开始了对凤羽的对话。

很快,《改变世界的三个苹果》作为凤羽的第一个作品,镶嵌在了凤羽丰沃的土地上——代表着神力的夏娃苹果、代表自然力的牛顿苹果与代表科技力的乔布斯苹果顺着田埂排列,宛如人类探索与进取的勇气一往直前。

随后,将时间飞逝、意识流转具象化的《白驹过隙》大地艺术装置,与田野融为一体的空中稻田剧场,以天然山居为背景的退步堂,以天为屋、大地为家的星空餐厅等艺术作品、先锋建筑先后在凤羽诞生。白米仓青年文创空间、帝亚吉欧威士忌酒厂陆续在凤羽扎根。


白米仓青年文创空间 记者 杨吉娟 摄


白米仓青年文创空间 记者 杨吉娟 摄


古老的“文墨之乡”涌入新的血液,依旧是艺术先锋。

黎瑞刚来了、于丹来了、李健来了、叶永青来了……他们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第二居所”,在这里自由地呼吸;另一方面,他们为凤羽带来的作品,因凤羽而产生思考,也让这片土地更有艺术气质。

当地的村民也让人惊喜——他们在各类艺术作品、先锋建筑之间劳作,用最传统的劳作方式在这里繁衍生息,闲暇之余看着这些世界上“脑洞最大”的一群人的心血,在其间游走休憩。几年之后,他们也有了成长,创作了新的墙画,参与到了当地文旅产品的开发当中。

自此,这座艺术家的“第二居所”完成了天与地、外界与自身的对话,获得了完全的内生动力。

大理双廊艺术小镇

标签:艺术家最爱扎堆

代表人物:沈见华、杨丽萍等

大理就是拥有这样的力量,用自己古老的文化触手,接住飘荡的灵魂,将其“种”在大理的土地上。

大理双廊,是当地发展得比较早的艺术家“第二居所”。

这里是大理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唐宋时南诏大理国的重要军事要塞和水军基地;是唐天宝战争、清杜文秀起义的古战场;拥有毗舍战场遗址、正觉寺、玉几庵、金榜寺、飞燕寺、红山景帝祠、青山摩崖石刻等十四处历史文化古迹,和保存完整的明清历史文化街区和百处典型白族明清传统民居院落。


位于双廊的杨丽萍艺术空间 大理州供图


位于双廊的杨丽萍艺术空间 大理州供图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名人学者滞留之地,古有杨升庵、李元阳,今有杨丽萍、张杨、沈见华、赵八旬、赵青、赵克恭等艺术家。杨丽萍本就是双廊人,她在双廊家中一组与花草、小鸟嬉戏的图倾倒了多少人。

沈见华初到双廊村,想为当地的村民做点事,挨家挨户上门为村里的老年人拍照片,村民们都很信任他。2010年,村里一位老外婆请沈见华帮忙斡旋申请低保的事情,沈见华建议对方跟着他学画,因为学画卖画的收入比低保高得多。

就这样,沈见华收到了自己第一个“农民学生”。沈见华少给老外婆限制,让老外婆自己调色,画自己生活中的场景。看到成品,沈见华被老外婆大胆的用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惊呆了。随着老外婆跟着沈见华学画的消息不胫而走,村里越来越多的白族老奶奶上门拜师,沈见华就带领她们成立了双廊农民画社。为了让双廊农民画社的绘画作品走得更远,沈见华夫妇俩整合了很多社会资源,每年带着老奶奶们外出办画展。每次画展都由沈见华的夫人协调企业赞助,老奶奶们不用出一分钱的车旅费。画展上,杨丽萍、张杨、八旬、赵青等艺术家也经常会来站台。


伙山村的农民画社里,当地村民正在进行创作 大理州供图


伙山村的农民画社里,当地村民正在进行创作 大理州供图


双廊农民画社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衍生出了“双廊农民画社咖啡馆”和“咖啡树下”“石榴树下”公共艺术环境,以及咖啡杯、丝巾、包包等文创产品。

此外,双廊还有太阳宫、月亮宫以及一众艺术家的工作室,再加上文化街、民俗客栈、文创中心、特色书店等,搭建起了一个包容广阔的文化空间,极具吸引力。

中和村

标签:艺术乡村

代表人物:周建鹏、何昱见、曾畅等

村庄,在人们固有的印象中,一定是质朴的、憨厚的、原生态的。

但是大理市中和村完全不同,这里经常有艺术集市、画展,出入村庄的除了土生土长的原住民,还有不少从事艺术工作的艺术家。


中和书院 大理州供图


中和书院 大理州供图


北大博士后的青年山水画家周建鹏,从家乡浙江到北京,再到祖国大西北,跋涉了丝绸之路,还游历了欧洲各国,如今落脚大理,担任大理大学教授和滇西民族艺术研究院院长,携手中西艺术家用艺术改变中和村。

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的陶艺师何昱见博士,2019年12月来到了大理大学,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发现中和村有做艺术发展的潜力,就决定将这里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就地取材,手工搭建起窑炉,烧制出一件件高质量的作品。

民宿经营者曾畅,用自己的建筑理念打造出不一样的特色的民宿,又与中和村的整体风貌相融相生;蓝染工作者梁翠翠,一个广西姑娘,通过各种技法运用,在白布上呈现斑驳的色彩,最终进入我们的生活,里面包含着很多故事,也饱含着她对大理这片热土的热爱……

这些“新大理人”在大理的乡村里肆意挥洒自己的才华,乡村也以一种包容的心态承载着他们的探索与成长。

大理银器

标签:本土艺术

代表人物:寸发标、寸光伟等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吸引众多艺术家,大理内里也是深具艺术气质的。

就以银器为例,自古以来,大理设计制作的银器都极具知名度。大理鹤庆的新华村,被称为“银都水乡”,鹤庆银匠走遍天下,“小锤敲过一千年”。


新华村的雕塑群 大理州供图


新华村的雕塑群 大理州供图


今天,鹤庆银器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与一个人的心血与付出分不开,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寸发标。

1978年,寸发标初中毕业随父学艺,然后跟着父辈走南闯北做银器加工。1994年,在西藏因银器加工小有名气的寸发标,已经是西藏某公司民族用品加工部的经理。作为手艺人,他觉得有必要回到家乡带着大家把银器技艺发扬光大。1996年,寸发标辞掉西藏的职务,回到家乡创办“寸发标手工艺作坊”,以一把“九龙壶”为新华村银器打开了市场大门。

再加上上级支持,新华村很快迈上发展的快车道,建银器交易市场、提升村容村貌,发展旅游产业。寸发标直接带徒386名,间接带徒1600多名,并担任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在校培训高校学生2000多名。

2001年,新华村被文化部、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分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民俗文化村”,2006年,荣获“云南十大名镇”称号。2009年,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银都水乡”新华村为国家4A级旅游行政区。2014年,鹤庆银器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5年,新华村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示范村”称号。

乡土风物+新新形式

标签: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代表人物:杨青湖等

当出自乡土的风物和新新形式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2017年以来,随着电商直播发展,新华村及周边范围内3000余家银器商铺中,约八成商户开启线上线下同步经营模式。线上售卖渠道涵盖以天猫、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还有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

为此,鹤庆成立了云南鹤庆银器直播基地,占地6000平方米,设置500多个工作卡位,直播间100间,培训室能同时容纳300多人,合作的产品供应企业超过500多个。

目前,基地已进行3000余人次的培训,签约20名以上网红,孵化30名以上主播,服务入驻基地企业80家以上。基地签约晋松、大理小黑哥、匠心严选杨青湖、银壶大魔王、银壶阿乖等国内知名直播账号,签约品牌自播商家32家,个体主播127名,基地直播银器日销售额约为150万元。来自苏州的杨青湖曾在新华村创下3天带货200万元银器的成绩,得到新华村免去其小院租金的支持。


新华村李小白基地中,手艺人们打造自己的作品 大理州供图


新华村李小白基地中,手艺人们打造自己的作品 大理州供图


“李小白”不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大理鹤庆一个银器锻制技艺品牌。鹤庆银器锻制技艺项目大理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福明注册李小白文化传承有限公司,集中打造李小白实践基地。2011年,李小白实践基地“触网”,实现李小白银壶作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其产品通过互联网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全球手工制作银壶行业占有一席之地。2021年,李小白银壶工作室线上销售总额450万元。


洱海音符 通讯员 刘鲁豫 摄


洱海音符 通讯员 刘鲁豫 摄


从古至今,从外到内,大理与艺术家们相互奔赴,创造了一段又一段佳话——这里以其包容、厚重的姿态拥抱着一代代的艺术家们;而艺术家们也不断带来新的思考和新的作品,让这里成为了全世界难得的艺术高地之一。

来源:云南网

旅游要闻

首页 > 旅游要闻 > 正文

艺术家最爱扎堆的地方:云南大理

作者:美丽中国行网 来源:云南网 发布时间:2022-05-28 08:43:48

艺术家都是什么人?有的离群索居享受孤独、有的面朝大海等待春暖花开、有的体察万物记录美好、有的严肃诘问针砭时弊。有人投身音乐,让旋律与心脏共同跳动;有人一生献与舞蹈,在聚光灯下美如精灵;有人拿起画笔,捕捉自然细微之处的造化;有人在诗书画间,找到灵魂的归处……

就是这样一群飘飞如彩云,让许多人捉摸不透的人,却不约而同爱上大理,甚至定居大理。


历史文化名城大理 记者 刘建华 摄


历史文化名城大理 记者 刘建华 摄


这座云南中部偏西的千年小城,究竟有什么奇特魅力,能被那么多不同领域、不同个性的艺术家视为“第二居所”?5月25日,全省文化创意(文化人才)基地建设大理现场推进会召开,带我们去揭开大理成为“艺术家第二居所”的魅力密码。

凤羽慢城农庄

标签:乡村“艺术家第二居所”

代表人物:封新城、施怀基、周正昌等

大理的艺术文化气息,与别处不同,带着一种泥土里生发出来的鲜活色彩。

苍山之首,洱海之源,大约400年前,行走于天地之间的徐霞客抵达凤羽,停住了脚步,与当地人把臂同游,品尝美食,写下了滇游日记的第二十五篇。

400来年后,他的同好依旧奔着凤羽而来。2013年,《新周刊》前总编辑封新城,曾经创造出“生活家”概念的时代引领者,机缘巧合之下来到凤羽,瞬间被打动。联合了土生土长的凤羽人陈代章、大理建筑师八旬、大理白族作家施怀基、本地手艺人周正昌、大理电视台主持人曾曾等人,开始了对凤羽的对话。

很快,《改变世界的三个苹果》作为凤羽的第一个作品,镶嵌在了凤羽丰沃的土地上——代表着神力的夏娃苹果、代表自然力的牛顿苹果与代表科技力的乔布斯苹果顺着田埂排列,宛如人类探索与进取的勇气一往直前。

随后,将时间飞逝、意识流转具象化的《白驹过隙》大地艺术装置,与田野融为一体的空中稻田剧场,以天然山居为背景的退步堂,以天为屋、大地为家的星空餐厅等艺术作品、先锋建筑先后在凤羽诞生。白米仓青年文创空间、帝亚吉欧威士忌酒厂陆续在凤羽扎根。


白米仓青年文创空间 记者 杨吉娟 摄


白米仓青年文创空间 记者 杨吉娟 摄


古老的“文墨之乡”涌入新的血液,依旧是艺术先锋。

黎瑞刚来了、于丹来了、李健来了、叶永青来了……他们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第二居所”,在这里自由地呼吸;另一方面,他们为凤羽带来的作品,因凤羽而产生思考,也让这片土地更有艺术气质。

当地的村民也让人惊喜——他们在各类艺术作品、先锋建筑之间劳作,用最传统的劳作方式在这里繁衍生息,闲暇之余看着这些世界上“脑洞最大”的一群人的心血,在其间游走休憩。几年之后,他们也有了成长,创作了新的墙画,参与到了当地文旅产品的开发当中。

自此,这座艺术家的“第二居所”完成了天与地、外界与自身的对话,获得了完全的内生动力。

大理双廊艺术小镇

标签:艺术家最爱扎堆

代表人物:沈见华、杨丽萍等

大理就是拥有这样的力量,用自己古老的文化触手,接住飘荡的灵魂,将其“种”在大理的土地上。

大理双廊,是当地发展得比较早的艺术家“第二居所”。

这里是大理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唐宋时南诏大理国的重要军事要塞和水军基地;是唐天宝战争、清杜文秀起义的古战场;拥有毗舍战场遗址、正觉寺、玉几庵、金榜寺、飞燕寺、红山景帝祠、青山摩崖石刻等十四处历史文化古迹,和保存完整的明清历史文化街区和百处典型白族明清传统民居院落。


位于双廊的杨丽萍艺术空间 大理州供图


位于双廊的杨丽萍艺术空间 大理州供图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名人学者滞留之地,古有杨升庵、李元阳,今有杨丽萍、张杨、沈见华、赵八旬、赵青、赵克恭等艺术家。杨丽萍本就是双廊人,她在双廊家中一组与花草、小鸟嬉戏的图倾倒了多少人。

沈见华初到双廊村,想为当地的村民做点事,挨家挨户上门为村里的老年人拍照片,村民们都很信任他。2010年,村里一位老外婆请沈见华帮忙斡旋申请低保的事情,沈见华建议对方跟着他学画,因为学画卖画的收入比低保高得多。

就这样,沈见华收到了自己第一个“农民学生”。沈见华少给老外婆限制,让老外婆自己调色,画自己生活中的场景。看到成品,沈见华被老外婆大胆的用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惊呆了。随着老外婆跟着沈见华学画的消息不胫而走,村里越来越多的白族老奶奶上门拜师,沈见华就带领她们成立了双廊农民画社。为了让双廊农民画社的绘画作品走得更远,沈见华夫妇俩整合了很多社会资源,每年带着老奶奶们外出办画展。每次画展都由沈见华的夫人协调企业赞助,老奶奶们不用出一分钱的车旅费。画展上,杨丽萍、张杨、八旬、赵青等艺术家也经常会来站台。


伙山村的农民画社里,当地村民正在进行创作 大理州供图


伙山村的农民画社里,当地村民正在进行创作 大理州供图


双廊农民画社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衍生出了“双廊农民画社咖啡馆”和“咖啡树下”“石榴树下”公共艺术环境,以及咖啡杯、丝巾、包包等文创产品。

此外,双廊还有太阳宫、月亮宫以及一众艺术家的工作室,再加上文化街、民俗客栈、文创中心、特色书店等,搭建起了一个包容广阔的文化空间,极具吸引力。

中和村

标签:艺术乡村

代表人物:周建鹏、何昱见、曾畅等

村庄,在人们固有的印象中,一定是质朴的、憨厚的、原生态的。

但是大理市中和村完全不同,这里经常有艺术集市、画展,出入村庄的除了土生土长的原住民,还有不少从事艺术工作的艺术家。


中和书院 大理州供图


中和书院 大理州供图


北大博士后的青年山水画家周建鹏,从家乡浙江到北京,再到祖国大西北,跋涉了丝绸之路,还游历了欧洲各国,如今落脚大理,担任大理大学教授和滇西民族艺术研究院院长,携手中西艺术家用艺术改变中和村。

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的陶艺师何昱见博士,2019年12月来到了大理大学,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发现中和村有做艺术发展的潜力,就决定将这里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就地取材,手工搭建起窑炉,烧制出一件件高质量的作品。

民宿经营者曾畅,用自己的建筑理念打造出不一样的特色的民宿,又与中和村的整体风貌相融相生;蓝染工作者梁翠翠,一个广西姑娘,通过各种技法运用,在白布上呈现斑驳的色彩,最终进入我们的生活,里面包含着很多故事,也饱含着她对大理这片热土的热爱……

这些“新大理人”在大理的乡村里肆意挥洒自己的才华,乡村也以一种包容的心态承载着他们的探索与成长。

大理银器

标签:本土艺术

代表人物:寸发标、寸光伟等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吸引众多艺术家,大理内里也是深具艺术气质的。

就以银器为例,自古以来,大理设计制作的银器都极具知名度。大理鹤庆的新华村,被称为“银都水乡”,鹤庆银匠走遍天下,“小锤敲过一千年”。


新华村的雕塑群 大理州供图


新华村的雕塑群 大理州供图


今天,鹤庆银器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与一个人的心血与付出分不开,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寸发标。

1978年,寸发标初中毕业随父学艺,然后跟着父辈走南闯北做银器加工。1994年,在西藏因银器加工小有名气的寸发标,已经是西藏某公司民族用品加工部的经理。作为手艺人,他觉得有必要回到家乡带着大家把银器技艺发扬光大。1996年,寸发标辞掉西藏的职务,回到家乡创办“寸发标手工艺作坊”,以一把“九龙壶”为新华村银器打开了市场大门。

再加上上级支持,新华村很快迈上发展的快车道,建银器交易市场、提升村容村貌,发展旅游产业。寸发标直接带徒386名,间接带徒1600多名,并担任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在校培训高校学生2000多名。

2001年,新华村被文化部、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分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民俗文化村”,2006年,荣获“云南十大名镇”称号。2009年,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银都水乡”新华村为国家4A级旅游行政区。2014年,鹤庆银器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5年,新华村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示范村”称号。

乡土风物+新新形式

标签: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代表人物:杨青湖等

当出自乡土的风物和新新形式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2017年以来,随着电商直播发展,新华村及周边范围内3000余家银器商铺中,约八成商户开启线上线下同步经营模式。线上售卖渠道涵盖以天猫、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还有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

为此,鹤庆成立了云南鹤庆银器直播基地,占地6000平方米,设置500多个工作卡位,直播间100间,培训室能同时容纳300多人,合作的产品供应企业超过500多个。

目前,基地已进行3000余人次的培训,签约20名以上网红,孵化30名以上主播,服务入驻基地企业80家以上。基地签约晋松、大理小黑哥、匠心严选杨青湖、银壶大魔王、银壶阿乖等国内知名直播账号,签约品牌自播商家32家,个体主播127名,基地直播银器日销售额约为150万元。来自苏州的杨青湖曾在新华村创下3天带货200万元银器的成绩,得到新华村免去其小院租金的支持。


新华村李小白基地中,手艺人们打造自己的作品 大理州供图


新华村李小白基地中,手艺人们打造自己的作品 大理州供图


“李小白”不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大理鹤庆一个银器锻制技艺品牌。鹤庆银器锻制技艺项目大理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福明注册李小白文化传承有限公司,集中打造李小白实践基地。2011年,李小白实践基地“触网”,实现李小白银壶作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其产品通过互联网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全球手工制作银壶行业占有一席之地。2021年,李小白银壶工作室线上销售总额450万元。


洱海音符 通讯员 刘鲁豫 摄


洱海音符 通讯员 刘鲁豫 摄


从古至今,从外到内,大理与艺术家们相互奔赴,创造了一段又一段佳话——这里以其包容、厚重的姿态拥抱着一代代的艺术家们;而艺术家们也不断带来新的思考和新的作品,让这里成为了全世界难得的艺术高地之一。

来源:云南网

0
精选推荐
游记攻略
  • image1

    新闻资讯右侧顶部多图轮播-1

  • image1

    新闻资讯右侧顶部多图轮播-2

  • image1

    新闻资讯右侧顶部多图轮播-3

  • image1

    新闻资讯右侧顶部多图轮播-4